你的行銷,是否迷失在表層創意?

常有人說:「在設計行銷活動時,要抓住消費者對產品的好奇心、搞點噱頭,就像餐廳推出馬桶座椅設計、不管什麼活動都賣霜淇淋的概念等等」

從開始行銷的第一天,我們就已經知道:一切行銷活動,都應該基於需求出發。

很多成功的品牌也在告訴我們:行銷成功的關鍵,在於切入一個需求未被滿足的市場。

可是,無數類似的行銷活動,似乎並不符合主流的市場需求,但這並不影響它們成功吸引了無數眼球的事實。

於是,在看到這些因為推出新鮮玩法而迅速火紅的產品之後,很多行銷人思考的重心變成了:究竟還有哪些創意,能夠吸引消費者?

而“是否從需求出發?”似乎變得不再重要。

因為在只看結果的今天,似乎誰也無法否認這些創意的價值,畢竟他們讓一個原本並不出名的產品,迅速的被大眾所熟知。

於是,“創意、新奇、反差“無疑成了很多人設計行銷方案時思考的關鍵因素。

然而,一個所有人都無法忽略的事實是:

就類似於一窩蜂潮流一樣,很多依靠創意而突然火紅的產品,生命週期似乎越來越短暫:曾經紅極一時的蛋塔、雷神巧克力、超商霜淇淋,如今似乎鮮有人提起。


圖片來源:蘋果即時

究竟是因為什麼,開始讓我們對當初瘋狂討論的東西,不再關注了?

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:你因為什麼被消費者選擇,就可能因為什麼而被消費者放棄。

很多所謂的噱頭創意,是因為其僅僅依賴獨特的“感官刺激”而被消費者選擇。最終它們也因為“感官刺激”而被消費者放棄。

之所以這樣,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告訴了我們答案:刺激適應。

心理學研究發現:在外部刺激的持續作用下,人們終究會產生“適應性”,也就是無感。

這也就意味著:任何的外部獎勵,所帶給我們的快樂感都是短暫的。

比如,剛剛拿到期待已久的包包,會感覺幸福感滿分,但最多只能持續幾天。

於是,我們看到了很多提供新奇視角和獨特體驗的產品,例如蛋塔、雷神巧克力、超商霜淇淋,在短暫的爆火之後,逐漸被人們遺忘。

「可為什麼很多品牌也採用這種感官刺激行銷,卻沒有被消費者遺忘,反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呢?」

在看到很多類似超商集點和乖乖零食的跨界創意之後,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。

其實,很多品牌之所以成功,並非依賴短暫的“感官刺激”,而是依賴它們長久以來一直提供給消費者的核心價值,尤其是大品牌已經投入許多資源溝通,例如,幫助消費者解決某個特定場景下的任務:

當我們想找個氣氛好的地方聊天時,會觸發對於星巴克的選擇;

當我們想要訂美食外送時,會觸發對於foodpanda的選擇;

……

所以,我們能夠看到,在感官刺激適應之後,消費者仍然會選擇這些產品,因為它們給消費者提供的核心價值依然存在。

而之所以大品牌仍然會依靠很多創意活動製造“感官刺激”,真正的原因就在於:啟動品牌新鮮感。

比如擁有百年歷史的的可口可樂,通過不斷的推出表達瓶,刺激消費者的感官。

依靠品牌的“核心價值”,讓消費者能夠持續選擇它們的產品,依靠創意活動的“感官刺激”,啟動品牌的新鮮感。這也就不難理解:大部分“網紅爆款”的快速衰落,是因為它們僅僅提供了“感官刺激”,卻沒有提供消費者持續選擇的“核心價值”。

所以當消費者對“感官刺激”逐漸適應之後,這些所謂的噱頭,也就逐漸被遺忘。這樣,我們應該知道,產品行銷,最重要的並不是表面的“創意活動”,而是消費者能夠持續選擇產品的理由。

商業的本質,在於“價值交換”:想讓人們購買你的產品,首先要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價值。所以,當我們想要依靠創意而被消費者選擇時,就要思考:“創意”究竟為消費者提供了什麼價值?

如果僅僅是“感官刺激”的體驗,就要小心消費者在刺激適應後,很有可能會把你遺忘。
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:策略思考 創意表現

Ho'oponopono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-Brand strategy  / jenny-

微信掃一掃:分享
微信裡點"發現",掃一下二微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

[關閉]